学校开展2023年红色“1+1”示范活动评比展示活动

发文单位:学工部  发布日期:2023-12-08

10月24日,学校在学院楼E座报告厅开展2023年红色“1+1”示范活动评比展示活动。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张庆春、党委组织部、纪委办、学工部、文发院、校工会相关负责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担任此次活动评委。学工部干部、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及学生党员代表参加活动。

本次红色“1+1”共建活动自5月份启动以来,得到了各学院学生党支部的积极响应,全校65个学生党支部100%与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经过项目申报、开展共建、活动总结、学院推荐等多个环节,11个党支部进入评比展示环节。会上,各支部展示了红色“1+1”共建活动的成果,评委们对各学生党支部的共建活动成果表示肯定和鼓励,并针对汇报情况提出了问题与建议,与支部进行了进一步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深入密云区鼓楼街道云秀花园社区党支部挖掘红色故事,关怀社区老人,助力社区基层治理,为群众提供更有温度、更有速度、更有精度的民生服务;测绘学院智能导航本科生党支部紧扣北京中轴线石质文物价值传播的主旨,与北京考古研究院第二党支部携手共建,对中轴线上正阳桥疏渠记碑和先农坛等诸多石质文物和文化遗产进行数据留存和实体修缮,用“数字”测绘讲好时代故事;建筑学院硕研第三党支部与首都体育馆结下“冰雪奇缘”,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场馆优化设施布局,助力中国冰雪事业;经管团学院本科生第六党支部与平原村党支部共建,发挥社工特长,提升村庄韧性,在山区小村庄书写京西大文章,为平原村灾后重建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北建大方案”;机电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与大兴区北臧村镇北高各庄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挂牌“乡村振兴工作站”,带领学生党员以“数字认养”赋能传统农业、“数字沙盘”助力乡村治理、“数字乡村”激活产业振兴。

电信学院建电系本科生党支部在房山区下寺村脱贫摘帽、发展振兴阶段,持续五年与村党支部开展“1+1”共建,探索“四方聚合”“四度点亮”“四维发力”模式,点亮下寺夜晚,助力产业振兴;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党支部扎根集体经济薄弱村延庆区永宁镇王家山村,围绕“五维兴农”打造了“王家山村兴农小院”引智帮扶平台,擦亮振兴底色、塑造产业亮色、提升扶智成色、挖掘民俗特色、守护乡情本色;环能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本科生党支部助力密云区土门村党支部践行“双碳”理念,发挥环境学科专业优势建设人工湿地,为当地解决生活污水难题,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建筑学院硕研第二党支部投身西城区红墙先锋工程,协助留学路社区打造社区党建品牌,依托学生党员在城市、景观设计的专业特长,参与胡同环境提升项目,让中轴线焕发新活力;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与“京西红色第一村”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共建,探索“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模式和路径,助力精神“传”起来、文化“活”起来、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北京高校国防教育协会研究中心主任张庆春对各支部高质量开展共建活动表示肯定。他强调,红色“1+1”示范活动既要把握“红色”底色基调,又要注重“1+1”的交汇碰撞,党支部师生要沉下去,与基层党支部共建联结,与基层民众深入交流,真听、真看、真感受;在结对共建的基础上,党支部要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挥优势,带领支部成员在真学实干中做出贡献,在全情投入中收获肯定,在思想觉悟上取得进步。

学工部部长卫巍做总结讲话。卫巍对长期支持红色“1+1”示范活动开展的职能部门表示感谢,对各学院取得的良好成效表示祝贺。她指出,学校高度重视活动开展,将活动作为服务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凝练了“党性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育人模式,引导学生筑牢思想之基、提升核心素养、增进人民情感。党支部要在活动中进一步探索支部共建机制,为基层一线引入人才支持、智力支持;探索服务乡村路径,立足实际需求,通过小切口发挥大作用;探索提升活动教育意义的有效方式,让支部成员在活动中有体会、有收获,让生动实践故事触动人心,强化示范效应。

红色“1+1”示范活动是我校“人民城市”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学生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学生党员培养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和重要载体。下一步,学校将对共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进一步促进支部作用发挥,培育打造样板党支部,争创佳绩,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